近20年来中国国内钢材消费量首次下降,正促使中国放眼海外市场。 去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下降3.4%,是1995年以来首次下降。钢产量占世界一半的中国目前产能严重过剩——去年钢材价格一度跌至比白菜价还低。 在国内增长放缓成为“新常态”、海外前景不确定、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情况下,中国的工业冠军企业正急于寻找新业务。这些企业往往是地方上最大的雇主和纳税人。 北京不愿听任这些企业倒闭,而是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一带一路”战略着眼于通过提升中国在发达程度较低的贸易伙伴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为中国商品创造新市场。 “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旨在施展中国的贸易威力,加大对东南亚国家、乃至更远的南亚和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一路延伸至中亚国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李新创说:“一带一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机会。”他认为海外市场对设备、车辆和其他中国商品的需求,将帮助支撑起市场对中国钢材的需求,使该协会成员企业的熔炉能继续运转。 “这一战略将提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中国也有好处。”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本周在官媒《中国日报》(China Daily)撰文称,“中国在建材方面产能严重过剩,这一战略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益处。” 一带一路反映了现存的贸易和投资模式,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加强了它与资源富国的联系。 不过,这一战略也符合北京方面恢复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的目标。在7世纪和8世纪的唐朝鼎盛时期,中国的政治控制和贸易影响力到达了中亚许多地方。宦官穆斯林航海家郑和15世纪下西洋时,最远曾到达非洲,并且标志着中国对东南亚影响力的巅峰。 然而,将钢材和其他建材运输至较穷的国家,并非取得成功的纯粹良方。 水泥不容易运输,根据行业的经验法则,运输距离超过200英里,经济上就不合算了。李新创承认,钢材净出口去年增长近50%之后,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可能有限。 在某些情况下,一带一路的目标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特别是如果中国在海外的投资侵蚀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以河北钢铁为例,这家位于环绕北京的河北省的企业正受到减少污染的压力。河北钢铁拟在南非建设的450万美元钢厂将成为非洲最大钢厂,设计年产量达500万吨。河北钢铁正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该项目,但该项目无助于减轻省市一级官员的压力,他们正面对就业岗位减少、以及高昂的本地治污成本。 |